来源:哈特芒奇
最近出现了一篇文章,叫《核酸检测企业收不到回款,靠借债千万生存》。 里面提到现在核酸检测的费用国家医保不出,需要地方财政支出,核酸检测的企业账期变长,压力很大。文章有帮这些核酸检测企业哭穷,向政府要钱的意思。 看完这个文章,真的是让我气不打一处来。 厚颜无耻,恬不知耻说的就是这类人,居然还有脸说医保不付钱,导致要账困难,居然还TM好意思哭穷。 我们就来把这事掰扯清楚,看看到底这个钱该不该给。
自2020年疫情爆发到现在,核酸检测一直作为一种有效的感染早期诊断手段存在,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抗疫胜利,核酸检测功不可没。 整个核酸检测行业,从上游的核酸检测试剂提供商,包括上游原材料厂家,到检测设备,实验室设备公司,到中游的采集核酸样本的各类服务人员,再到最后做检测的实验室,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国家已经为这些行业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国家已经让参与的公司挣的盆满钵满,挣的富得流油,这些公司可谓1年把一辈子的钱都挣了。 当初国家为了促进核酸检测行业的完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各处大开绿灯,用最简化,最快速的速度,放开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发放。 而且国家为早期的核酸检测支付的费用很高,1例检测费用可以给到200元/份,而现在的检测费用是16元/份,16元/份,整个行业也都可以挣钱。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核酸检测早期,国家给出的利润空间是非常巨大的。后面的降价也是逐步阶梯降价,仍然给足了利润。
我们可以看到2019年收入只有11亿的达安基因,在2020年收入达到了53亿,2021年收入达到了76亿。2019年达安基因还是亏损,2020年利润为24亿元,2021年利润为36亿元。
我们可以看到华大基因,2019年收入只有28亿,2020年收入达到了84亿,2021年收入达到了68亿。2019年净利润不到3亿,2020年净利润达到了21亿,2021年净利润也达到了15亿。
还有很多的上游原材料厂家,其他IVD检测企业,也挣的盆满钵满,净利润超过数亿、10亿的比比皆是,东方生物、金域医学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同样是今天的新闻,提到中国这2年,为核酸检测已经支付了3000亿元。
3000亿是什么概念,我们现在为止为疫苗的支出大约1200亿,北京科兴作为2家疫苗公司中的一家,2021年净利润达到了956亿元(不仅中国,也包含了国外收入)。
根据公开信息查询,2020年,中国养老金入账1.09万亿。
也就是说,中国现在为核酸检测的支出3000亿,达到了养老金的30%。而且远远超过了疫苗的支出。 要知道,核酸检测是一种彻彻底底的消耗,对社会不创造任何的价值。就这样白白的消耗掉了。 哭穷的文章提到,这些企业原以为核酸检测的费用应该医保来出,结果国家医保紧急发文,医保不应该用于支付核酸检测费用。
国家医保为什么不愿意支付核酸检测的费用,因为国家医保也没有余粮。 之前我写了不少关于医疗改革的文章《
一文看懂DRG/DIP的底层逻辑 》、《 人口问题具体是什么问题
》,改革的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导致医保/养老支出快速增长,而缴纳社保/医保/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少。导致入不敷出。
我们国家最近2年一直在推医疗改革,就是因为我们缴纳的医保马上就会缺钱,所以医保在努力的省钱,进行了药品集采,器械集采,甚至不惜打击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的价格来压缩开支。
医保现在的所有行为都以省钱为主,将来也会增大对每个社会工作人员的提取比例(题外话)。而核酸检测支出3000亿,竟然达到了医保总支出的1/8。
换位思考,我们个人,是否愿意拿出医疗支出的1/8,或者养老金收入的30%来做这个核酸检测。答案显而易见。
就算是用政府资金支出,也同样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纳税啊,也不是凭空变出来的。
但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行为,却和个人行为的选择完全不同。几乎每天疯狂的做核酸检测。是我们真的愿意检测么?这背后肯定是有利益链条驱动的,没利益的事情不长久。
当厂家和检测实验室发现,测核酸这么有利可图的时候,肯定是希望业务不要停,不能停,而且最好疯狂增长的。 但是老百姓自己是不愿意花自己钱测核酸的,检测数量上不去怎么办。
昨天的新闻公告,可能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怎么增加检测,一个是疫情持续不结束,一个是强迫大家测测测。(无法展开讲,读者自己理解)
以上,逻辑基本分析完,很多事情,不用看表面,沿着利益链条分析,距离事实,基本八九不离十。
近期北京就有一个热门话题,一个叫朝安医学的核酸检测实验室突击成立,开始接政府订单。恰恰说明核酸检测是个很好的生意。
在纪委、公安重磅出击之后,今天北京疫情发布会,5月27日23例,5月28日12例,全部新发病例出现在管控人群中,连续2天社会面清零。重大利好,抗疫胜利近在眼前。
投资圈赫赫有名的金沙江创投合伙人都亲自现身说法,证明抓利益链条及其有效。
我们甚至可以合理的怀疑,我们某些区域,一直无法清零背后的原因,到底是病毒的威力,还是有些人,他不希望病毒清零,不希望有些生意这么快结束。
这些核酸检测的相关企业,在2020年,2021年挣了大钱,疯狂挣纳税人钱的时候,闷声发大财,啥都不说。 现在,国家开始抓背后链条,抓背后黑幕的时候,开始哭穷,开始说压款的事情。
真的是让人无语,让人震惊,竟然有这么无耻的事情发生。 不怕得罪人,这次就是要杀人诛心。
声明: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严格审批进口设备,
提升国产医疗设备采购比例!
近日,深圳市 发改委、卫健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措施明确,要 建立创新药绿色通道,在市药品和医用耗材交易平台开设绿色通道,对符合上市条件的创新药品及医用耗材按规定实施挂网采购,实行“随报随挂”, 支持创新药品及医用耗材及时入市销售。
另外, 扩大消耗型抗疫产品储备应用 , 卫健部门、公立医院等 加大核酸采样物资、检测设备及 试剂采购规模,全市大规模核酸检测能力达到200万管/日 。
并且,措施还要求: 提升医疗器械国产化采购比例 ,落实国家医疗设备采购政策,严格审批进口设备,加大国产医疗设备推广力度。
这一轮疫情冲击之后,市场复苏迫在眉睫,然而 市场就那么大,国产医疗设备采购比例提升后,进口设备的采购比例自然就会下降 ,措施一经公布,必然会进一步加大国产医疗设备在后疫情时代的市场竞争力。
137种医疗设备100%采购国产!
对于深圳市这“突如其来”的要求,其实早有预兆,广东省财政厅此前就已提出,要积极 推进省级医疗机构国产大型医疗设备占有率 , 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产品。
而深圳显然也不是第一个这样要求的, 杭州市 财政局也 曾发文 鼓励和支持国产自 主创新,加快推动进口产品国产化替代。
拟采购的产品有国产同类替代产品的或已采购同类进口产品数量满足相应需求的, 原则上不得采购进口产品。
不仅如此,杭州市还要求, 政府采购进口产品总额自2021年起三年内, 年均下降10%以上。 简单来说,就是硬性要求3年内 必须将进口产品的采购总额下降30%以上,可以说是非常“刚”了。
另外,在去年国家财政部及工信部联合发布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2021年版) (未公布) 》中,还明确规定了政府机构(事业单位) 采购国产医疗器械及仪器的比例要求:
其中, 137种医疗器械全部要求100%采购国产; 12种医疗器械要求75%采购国产; 24种医疗器械要求50%采购国产; 5种医疗器械要求25%采购国产。
毫无疑问,随着一系列文件的下发, 全国范围内限制进口医疗设备的闸口正在加速收紧。 尽管差距仍在,但随着政策导向的干预加强,国产与进口的争夺战正呈现新的动向。
可以看到,在各种政策的加持之下,我国的医疗器械国产化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提升。
据众成数科统计,2017-2021年期间,全国各省份持续发力推动医疗器械进口替代。其中, 江苏省医疗器械国产化率突破50%的品类数量最多,共489项;而湖南省医疗器械国产化产品增幅最快,达到了307% 。
而这,仅仅是开始,国内市场终究是要把握在自己人的手中!
数据来源:JOINCHAIN®众成数科
声明: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2022年05月30日
下一篇
厚颜无耻,核酸检测企业竟然好意思哭穷!